中国诗歌会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6|回复: 1

[诗歌评论] 大陆民间诗歌刊物点评(1999~200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05: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陆民间诗歌刊物点评(1999~2000)

作者: 布衣斋

①民刊名称:《过渡》
②出刊时间:1 9 9 1 年春 1 6 开本
③省份:黑龙江哈尔滨
④作品与同仁:《过渡》群体同仁主要有何拜伦、钢克、刘诺、乔亚、老单、老飞、徐世达、韩诚、刘禹、马永波、张曙光、孙大明等等,全是黑龙江一带的《过渡》群体。代表作品有马永波《存在的深度》、刘禹《意识骚痒症》、何拜伦《逃亡者说》、张曙光《某某福音》、刘诺《两个人在世纪未圣诞夜》、张曙光《这场雪》等等。另外还发有西安诗人岛子的诗论《关于当下诗歌现实经验的自指或批判( 摘录) 》以及马永波的译诗。
⑤期数:总6期
⑥主编人:何拜伦、钢克
⑦追求主向:《过渡》大意是在试图完成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外向诗化向本土诗化、人的主体向自由存在的本体的过渡,并旨在本地诗人圈子内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北方诗歌话语和语境。
⑧停刊原因:1 9 9 4 年停刊
⑨产生什么影响:《过渡》创办以来,一直受到先锋诗界的重视,被认为是代表了北方诗歌较复杂的语境和这一粗犷的语境话语特色,有人也称它为“北方过渡诗群”或叫中国哈尔滨《过渡》诗群。

①民刊名称:《锋刃》
②出刊时间:1 9 9 3 年9 月 四开八版报纸→1 6 开本形式→1 6 开厚重形式
③省份:湖南-衡阳
④作品与同仁:《锋刃》的同仁早期有吕叶、张修林、颜峻、罗道坤、马永波、沈苇、师永刚、野马、朱杰、游刃、叶舟、戈鱼、伊沙、周俊、秦巴子、楚人、罗盘、孟国平、大刀、狼人( 赵卡) 、施浩、蓝角、黄挺松、游太平、汤养宗等等,后期确立有余怒、楚子、叶舟、于坚、伊沙、王家新、马永波等等。主要作品有余怒的长诗《猛兽》、楚子长诗《狂暴的风》、叶舟的长诗《大敦煌》等等。
⑤期数:总3期
⑥主编人:吕叶
⑦追求主向:从第一期至第二期来看,特别是第二期“中国民间先锋诗群实力大展”隆重推出,可以说是把近几年来沉积于地下而又分散活跃于地下的民间诗群基本上较大部分展示出来,实际含有“综合写作”成份,这种“综合写作”无法明确确立一种新的变化。而真正引起震动的是第三期厚重的民刊,其中余怒的长诗《猛兽》、叶舟的长诗《大敦煌》、楚子的长诗《狂暴的风》令人注目,吕叶和孙文在第三期对话录中明确提出了“个性写作”。也就是说,从“综合写作”转变到“个性写作”是一种质的飞跃。
⑧停刊原因:1 9 9 5 年底停刊,因经费不堪重压的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主要是第三期《锋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诗人、批评家比较看重《锋刃》第三期,认为9 0 年代中期最好的民刊之一,之后再没有其它民刊能够超越《锋刃》第三期,实际上从9 0年代历史上看,最大的亮点的确当之无愧属于《锋刃》第三期。
⑩其它:《锋刃》停刊后9 8 年与《诗研究》合并在成都重新出刊《诗镜》民刊。之后据可靠的消息,吕叶想在湖南让《锋刃》单独复刊。

( 以上民刊资料由安徽诗人阿翔整理,在此致谢。)

①民刊名称:《独立》
②创立时间:1 9 9 8 . 6
③主 编:发星工作室
④省 份:四川省大凉山
⑤同 仁:胡应鹏、柯红、祥子、得干·敖郎、发星、尚华、梦亦非
⑥追求方向:突出地域边缘色彩,推出独立特性之诗人作品。
⑦影 响: ①近年在《诗歌报》《诗林》《岁月》等刊物上集体出动。②北京《科学时报》“今日生活专栏” 1 9 9 9 . 8 . 1 4 用大块版面发表发星《中国新诗二十年来大扫除》,引起一些著名诗人不满。③《花溪》2 0 0 0 . 2 期“黑马之门专栏”全文发表梦亦非《泛文类诗歌写作( 一份提纲) 》。④《独立》虽然创刊不到三年,但已经向中国诗坛推出了像梦亦非这样重量级的诗歌写作与理论写作高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独立》为根据地,开始形成“地域诗歌写作群体”。⑤1 9 9 9 年8月整理的《世纪末中国性爱诗歌》是中国第一本专题诗歌合集。它具有文本学与性学的独特价值。⑥1 9 9 9 年1 1 月整理的《海上诗歌专辑》为中国民间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诗人阶段性的真实资料。  

①民刊名称:《彝风》
②创立时间:1 9 9 7 . 7 . 1
③主 编:发星工作室
④省 份:四川省大凉山
⑤同 仁:石万聪、马惹拉哈、发星、莎玛·柔雪、吉牧·思雨、克惹·晓夫、马·阿黑约夫、霁虹、阿苏越尔、梦亦非、日波·鸥梵
⑥追求方向:推举自然朴素、强调民族特色、张扬现代意识
⑦影 响:①近年在《诗歌报》、《岁月》等刊物上集体出动。②《彝风》是中国第一本少数民族民间诗刊,它具有原生价值。③《彝风》本来是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和宽阔的发展余地的。但民族写作者们有一个通病,写作水平到了一定的时候很难再上去。民族诗人们太受生存环境与汉文明功利利益的影响,当他们到了一定时候就会自然消亡。这是中国文化体制下的一种悲剧与牺牲品。从诗人吉狄马加、栗原小狄到作家扎西达娃等身上就看得出来。为什么阿来出来了,因为阿来有一种独立的追求精神,他不依附于空洞教条的生存空间。欣喜的是发星与梦亦非在《彝风》中重逢,成为朋友,为后来的“地域写作”作了前期有效积极的探索。

①民刊名称:《零点》
②创立时间:1 9 9 7
③主 编:梦亦非
④省 份:贵州独山
⑤期 数:4
⑥同 仁:黄漠沙、梦亦非、湄子、蒙古、谭X
⑦追求方向:临界性、整合性、地域性
⑧影响:本期所登作品及评论对象:卢枣、林忠诚、唐朝晖、谭X。这本民刊虽然由于印制上的粗糙在视觉上有些让我们失望,但在中国民刊中对所发作品进行全篇理论评价的只此一本。梦亦非,这个7 0 年代诗人中的理论与写作天才,就是在这种贫苦的条件下冶炼着自己,使自己的学养渐渐浓烈,笔势渐成气候,为以后的才情喷洒作了辛勤的努力。这本粗制的民刊值得收藏。犹想20 年,在中国大西南山地还有这样一个人,用这种几乎落后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修行。 2 0 0 0 年5 月,《零点》 5 辑的面世,使之成为大西南9 0 年代末期为数不多的优秀民刊之一。所发作品的诗人如下:李郁葱、蒋林、安琪、石龙、发星、梦亦非、谭X、西楚、吴若海、哑默。

①民刊名称:《大骚动》
②时 间:1 9 9 3 . 7
③主 编:王强
④省 份:北京圆明圆艺术村诗歌厅
⑤期 数:3
⑥同 仁:农夫、海上、寡妇、哑默、黄翔等
⑦追求方向:主发贵州诗人作品
⑧影响:《大骚动》是贵州诗人追求诗歌精神的一种有力见证,正如此卷编者按语:“哑黄二人历时半个世纪鲜为人知的地下诗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实属罕见…我们鲜明的感受到当代中国文化奇特的历史境遇与民族文化命脉潜行的踪迹。”我们只有在心里说出这样的话:“人类良知永存!文学不朽!”。是为共勉。据悉2 0 0 1 年《大骚动》将推出新千年特刊号。

①民刊名称:《诗镜》
②创立时间:1 9 9 7 . 1 2
③主 编:史幼波、孙文、吕叶等
④省 份:四川广元
⑤期 数:1 -2 辑
⑥同仁:孙磊、朱杰、黄梁、袁勇、李龙炳、千叶、石碧川、哑石、史幼波、孙文、吕叶、寒烟、蒋浩、远人、西渡、彦龙、沉河、刘泽球等
⑦追求方向:达到那足以用自己独立的心灵火焰去映亮世界那晦暗、盲目、疯狂、堕落的黑暗精神。
⑧影响:《诗镜》与《存在》、《终点》、《零点》、《独立》等成为9 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现代诗在大西南的主阵地而引人注目。其史幼波、孙磊等追求的“幻像写作”( 神性写作) 已经被年轻的诗歌评论家梦亦非在他的重要系列论文“九十年代诗歌评论系列”中专文论述。《诗镜》据说是在与道辉等诗人的观点产生分岐后,由《锋刃》与《诗研究》联合而成。如果说“新死亡”的道辉与《诗镜》, 同道们有一个内心争输的死结的话。那么现在看来,二者在实力与前进上是平等的,都是走到了一个极点。为以后的写作者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与文本。

①民刊名称:《存在》诗刊
②时 间:1 9 9 9 -2 0 0 0
③主 编:陶春、刘泽球等
④省 份:四川内江
⑤期 数:2 -3 辑
⑥同仁:陶春、曾令勇、罗洪涛、黄俊华、索瓦、刘泽球、谢银恩、王刚、王明韵、狂虻、稚夫、三原
⑦影响:在作品的写作与理论阐述上二者还未真正的焊接,更多的写作是在神性与玄幻性的开始与结尾。让时间来检验他们。其厚实的写作资料文本值得收藏。

①民刊名称:《终点》
②时 间:1 9 9 9
③主 编:范倍
④省 份:四川绵阳
⑤期 数:第2 卷
⑥同仁:白鹤林、陈子弘、范倍、康伟、卢枣、张卫东、朱杰、赵岚、朱诺、周微、海融
⑦影响:《终点》是中国民刊中第一家网络民刊,它为今天网络民刊的风起云涌作了先声的努力。

①民刊名称:《诗参考》
②时 间:2 0 0 0 . 7
③主 编:中岛
④省 份:北京
⑤期 数:1 6 期“1 0 周年专刊”
⑥同仁:于坚、韩东、沈奇、伊沙、候马、徐江、沈浩波、阿坚、宋小贤、树才、朵渔、贾薇、南人、盛兴及“莽汉”“非非”部分诗人等
⑦追求方向:“口语写作”
⑧影 响:它是中国现代诗“口语写作”的大本营,在9 0 年代“口语集团”的形成团结上,功不可没。是中国最优秀的民刊之一,如果中国民刊都有中岛这样的敬业精神,我想中国的许多优秀诗人就不会只风骚3 、 5 年。《诗参考》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成果、成功、成绩感,一种永远的写作参照。与《他们》一样应载入“口语写作”的重要档案。中岛不是一个一流的诗人,但是一个一流的诗歌编辑家。

①民刊名称:《朋友们》
②时 间:2 0 0 0 . 1
③主 编:沈浩波
④省 份:北京
⑤期 数:2
⑥同仁:张海峰、韩博、南人、颜峻、盛兴、师江、元霖、沈浩波、李伟、彭凯雷、戴华、巫昂、高晓涛等
⑦追求方向:“后口语写作”
⑧影 响:《朋友们》是于坚、韩东、伊沙等“口语”前辈们的年轻接班人,《朋友们》创立即后来《下半身》的出现,“口语”在他们身上开始演绎新的色彩。他们人多势众、实力雄厚,说不准哪一天又弄出个大师什么的。我期待着,《朋友们》和《下半身》的出现,标志着《诗参考》之后,更年轻一代的写作者在寻求崭新的“口语”空间。

①民刊名称:《偏移》
②时 间:2 0 0 0 . 7
③主 编:蒋浩、冷霜
④省 份:北京
⑤期 数:9
⑥同仁:王炜、徐晨亮、马骅、周伟驰、穆青、韩博、森子、王艾、林木、胡续冬、周瓒、高晓涛、哑石、朱朱、刘国鹏、廖伟棠、冯永峰、桑克、姜涛、蒋浩、冷霜等
⑦影响:作为北大诗歌的一个精神核心,《偏移》给予我更多的是“知识分子”精神的遗留与学院气质的融合。《偏移》与《朋友们》形成语境与意义的不同追求,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在北京这个大都市给我们提供了最新的信息与知识。9 0 年代以来,《偏移》与《翼》是北大诗歌精神的两个最重要的延续。让我在大山中还看见那么多朋友在城市中坚守阵地,我心里是多么高兴。

①民刊名称:《诗中国》
②时 间:9 9 春季卷
③主 编:谭五昌
④省 份:北京
⑤同 仁:《诗中国》沙龙成员
⑥影 响:谭五昌的那篇《海子论》是9 0 年代诗歌评论的力作之一。

①民刊名称:《新死亡诗派》
②创立时间:1 9 9 4
③主 编:道辉
④省 份:福建漳州
⑤期 数:1 -2 卷
⑥同仁:道辉、阳子、林茶居、安琪、余怒、杨金安等。
⑦追求方向:“新死亡诗体”。
⑧影 响:它是继中国现代诗朝在8 0 年代群雄并起,流派纷呈之后崛起9 0 年代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诗歌群体,它对语言的爆乱以及撕扯,把解构文本在诗歌中发展得极致。虽然有理论与作品的大面积出动,但经过近六年的造势与实验没有留下可供后人传播的经典作品。其诗歌精神值得一书。值得诗歌史记录。值得一提的是1 9 9 7 年起,由“新死亡”策划出版的《诗》丛刊1 -6 卷,为9 0 年代后期中国现代诗潮的再度结集与造势,作出了自己的可贵贡献,留下了可供珍藏的文本。《诗》丛刊得以公开出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公不可没。让我们记住下面这些诗人的名字:麦可、张执浩、道辉、余怒、马永波、阳子、西渡、阿里、李轻松、哑石、俞心焦、南野、老皮、陈仲义、雨田、大解、藏棣、林茶居、叶舟、巴音博罗、阿坚、杨金安、杨然、庞培、廖亦武、严力、蒋浩、林忠诚、姚辉、楚子、朱杰、梁石庆、曾蒙、陈家桥、叶匡政、祝凤鸣、谭延桐、稚夫、安琪、海男、伊沙、傅百龄、陈超、三原、肖开愚、路也、鲁西西、唐朝晖、杨春光、鲜冽、谷禾、南嫫、周伦佑、千叶、周凤鸣、小海、佳坤、海上、沈天鸿、张子选、袁勇、狼人等。

①民刊名称:《阵地》
②创立时间:1 9 9 1
③主 编:森子
④省 份:河南平顶山
⑤期 数:1 -1 7
⑥同仁:翟永明、耿占春、张曙光、桑克、小海、森子、蓝蓝、海因、冯新伟等。
⑦追求方向:“知识分子”写作
⑧影 响:它是继《南方诗志》后,“知识分子”的又一片集聚地。为“知识分子”与“口语”形成对峙与争峰,奠定了良好的文本存集基础。为9 0 年代优秀民刊之一。

①民刊名称:《外省》
②创立时间:2 0 0 0 . 8
③主 编:简单
④省 份:河南平顶山
⑤期 数:创刊号
⑥同仁:胡续冬、简单、蒋浩、曹蔬影、莱耳、西渡、桑克、孙文波、林木、非亚、高春林、谷禾、十品、蓝蓝、海因、冯新伟、森子等
⑦追求方向:外省,即向外面打开自己,容纳更多的外省新鲜。
⑧影响:基本还是沿用《阵地》编刊套路,好的一点是发了梦亦非的重要文论之一《女性诗歌:上升·迟疑·狂欢》。与追求方向《外省》很不一致,希望真正“外省”。

①民刊名称:《外遇》
②时 间:1 9 9 9
③主 编:安石榴、潘漠子
④省 份:广东深圳
⑤期 数:4
⑥影 响:本期推出的“7 0 年代出生中国诗人版图”是中国诗坛“7 0 年代”诗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集聚,颇有铺天盖地之势。缺陷是缺乏强大理论的支撑,“7 0 年代”诗人作品还显幼嫩,但勇气可嘉。在中国经济热烈的深圳出现《外遇》,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

①民刊名称:《诗文本》
②时 间:2 0 0 0 . 7
③主 编:符马活
④省 份:广东广州
⑤期 数:2
⑥影 响:继9 9 年《外遇》推出“7 0 年代”后又一次“7 0 年代”的再出击,“7 0 年代”重要诗人梦亦非的评论《口语诗歌:无效的静态写作》登场。除《诗文本》外,符马活以前主编的《三只眼》也不该忘记。

①民刊名称:《故乡》
②时 间:1 9 9 9 . 1 0
③主 编:游子呤
④省 份:广东梅州
⑤期 数:9
⑥影响:《故乡》虽无办刊的具体追求方向,但其宽容、稳重的办刊思想为我们推出过“新死亡诗专版”,徐敬亚关于中国新诗2 0 年的总结文章等重要的东西。

①民刊名称:《诗歌与人》
②时 间:2 0 0 1 . 1
③主 编:黄立孩
④省 份:广东广州
⑤期 数:2
⑥影 响:这是第三次隆重大规模的推出“7 0 年代”,至此我认为“7 0 年代”的造势已到止步的时候,下来是诗建设与理论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把“7 0 年代”中激情的血液化作大师的沉稳与修练。另外我认为沿海一线( 主指广东) 的诗人办刊印刊一流,诗写水准二流,办刊缺乏明确持久的追求方向,喜欢捕捉热点、造势,这对于诗歌成果的形成没有好处。也许是商业化影响诗人主体思想的转化结果。但办刊与追求诗歌的这种精神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此坚守值得敬佩、学习、致敬!

来源: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5: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中国诗歌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4

GMT+8, 2024-6-2 09:08 , Processed in 0.0405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